15358968703
“5G+”帶來哪些改變?來自湘鋼的“智能制造”升級
強化電力、算力和以科技創(chuàng)新為主要代表的動力支撐,是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zhàn)略定位和使命任務的實際行動,是提升湖南省長遠競爭力的標志性工程。“三大支撐”中,算力決定未來。近日,湖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fā)《湖南省強化“三力”支撐規(guī)劃(2022-2025年)》,提出到“十四五”末,算力支撐能力大幅提升,力爭實現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全國領先、數據與計算設施中部領跑。
湘鋼五米寬厚板廠
一架5G網聯巡檢無人機正圍繞大型高爐、高壓輸電線路進行全方位拍攝,將紅外成像視頻回傳至監(jiān)控平臺進行分析,自動進行高爐爐壁溫度測量、高壓線路及瓷瓶點檢等巡檢工作。
無人天車通過高清攝像頭、傳感器、測距儀等進行閉環(huán)控制,按照產品發(fā)貨時間、長度等情況,精準高效地將棒材送到指定位置。
工作人員佩戴AR眼鏡,通過5G網絡實現遠程技術支持,實現跨國設備安裝調試。
湘潭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作為我國鋼鐵行業(yè)的標桿,近年來,搶抓5G新基建快速發(fā)展的時間窗口,加快數字化轉型升級步伐,推動“5G+智能制造”應用場景在湘鋼遍地開花,為新舊動能轉換、高質量發(fā)展注入澎湃動力。
湘鋼五米寬厚板廠智慧控制中心
“5G+”魔法創(chuàng)造智慧工廠
在湘鋼有很多用來倒運鋼水、鐵水等生產物料的巨型天車。過去,操作天車的工人條件艱苦,每次需要花費半個小時爬上10層樓高的天車操作室,通過地面指揮人員發(fā)出的信號配合作業(yè)。如今,工人在中控室就能實時、多視角操控天車。
“我們把5G、工業(yè)互聯網技術運用到了天車上,工人通過一個小小的操縱桿,便可實現煉鋼、軋制、成品、入庫等各道工序的遠程操控,將鋼鐵工人從高溫、嘈雜、危險系數高的工作環(huán)境中解放出來。”2019年,湘鋼緊跟數字化發(fā)展浪潮,與中國移動和華為公司強強聯手,在湘鋼五米寬厚板廠內共同打造5G智慧工廠,讓傳統工廠變得更加“智慧”。
5G無人天車上覆蓋了7個攝像頭,還原現場整個作業(yè)環(huán)境,通過高清攝像頭,結合5G網絡高速率,實現現場360度的全覆蓋。與此同時,通過3D掃描成像技術,還可以將現場物流車輛裝斗的高度以及現場的一些吊運信息第一時間高清晰的傳輸到操控室,幫助工作人員做出精準判斷,實現安全和高效的吊運作業(yè)。
5G加渣機械臂、5G超密視頻回傳、5G+OCR鋼板識別、5G轉鋼自動化、5G廢鋼AI定級、棒材表面AI質檢、湘鋼云平臺……隨著越來越多“5G+”應用場景落地湘鋼,5G以“魔法黑科技”的態(tài)勢,加速湘鋼智能制造的發(fā)展和應用。
"5G+機器視覺AI識別"系統,能快速自動識別鋼板編碼
融合多元應用場景效益增
目前,湘鋼建設的5G專網基站達210個,實現了廠區(qū)5G專網全覆蓋。通過“5G+智能制造”的賦能,湘鋼已完成了對低增值、純值守、環(huán)境差及效率低的手工操作崗位的自動化改造,并利用“5G+云+AI”等新一代ICT技術,對鋼鐵生產工藝流程進行了一系列創(chuàng)新應用的孵化,開啟了湘鋼鋼鐵新基建數智化改造的新進程。
傳統的散狀廢鋼定級是依靠質檢員肉眼進行,過程繁瑣且難以量化和標準化。為此,湘鋼聯合中國移動和華為進行研發(fā),運用5G網絡、大數據存儲、AI云推理、邊緣計算和車輛識別定位等技術,搭建統一的智慧管控平臺,建立海量的散狀廢鋼實物圖片數據庫。在廢鋼卸料過程中,通過高清智能球型相機對車廂內實物進行掃描和數據庫進行匹配,再利用AI系統的計算功能,完成自動判級、扣雜等過程。
該項目的實施,可實現24小時不間斷工作,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和降低人工成本,廢鋼的定級也更加客觀、準確。年經濟效益可達500萬元。
數據顯示,2016年至今,湘鋼累計立項303個智能制造項目,總投資5.6億元,逐步實現工廠的操作集中化、設備運行自動化、高危崗位無人化,湘鋼的勞動生產效率提高了254%,有效降低了運營成本,提高了產品質量和工藝穩(wěn)定性,帶動年直接經濟效益2.8億元。
未來,湘鋼將繼續(xù)運用“5G+云+AI+大數據”等ICT技術與鋼鐵生產深度融合,無縫打通工廠內數據采集、傳輸、處理、應用等全環(huán)節(jié),實現湘鋼5G專網及應用的可視、可管、可控,助力湘鋼在經營決策、生產管理、制造執(zhí)行等流程和模式上實現根本改變,推動湘鋼改進流程、提升效率和產品質量,力爭在2022年底實現“企業(yè)運營成本降低20%,新產品研發(fā)周期縮短20%,生產效率提高20%,產品不良率降低10%,能源效率提高5%”的目標。